摘要
下載 Docx
閱讀更多
今天,很榮幸與您分享拉爾夫‧沃爾多‧愛默生的散文《詩人》第九至十三段的節錄,作者在文中反思了我們作為上帝兒女的神聖本質,並提出了真知灼見,關於他對詩人角色的深刻思考,以及詩歌作為嚮導,幫助我們重新與更高的自我和宇宙的靈性真理建立連結的力量。「我們在沙地上畫出的每條線都有其表達方式;沒有一個軀體是沒有靈魂精神或天賦的。所有形態都是特性帶來的;所有狀況都是生命品質帶來的,所有和諧都是健康帶來的,因此,對美的感知應該是能引起共鳴的,或者說只適合善的事物。美建立在必要的基礎上。靈魂造就了肉體,如睿智的史賓賽教導的:『所以每個靈魂,由於它非常純潔,而且在它裡面有更多的天國之光,所以它有更美的身體使它住在裡面,而且它更能以開朗的風度和親切的視線來裝飾。因為身體依據靈魂而成形,由於靈魂成形,身體就依此被造就。』在這裡,我們忽然發現,自己不在批判性的推測中,而是在一個聖地,我們應該非常小心和虔敬地前行。我們站在世界的奧祕之前,在那裡,存在變成表象,一體變成多樣。宇宙是靈魂的外化。無論生命在哪裡,都會在那周圍迸發顯現。我們的科學是基於感官的,因此也是表面的。我們基於感官地對待地球和天體、物理和化學,彷彿它們是自己存在的,但這些都是我們所擁有的存在之隨從。普羅克洛說:『偉大的天國,在它的變幻中展現出清晰的影像,是智慧認知的輝煌影像;與智慧天性的不顯性時期一起被移動。』因此,科學永遠與人類的正義提昇並駕齊驅,與宗教和形而上學保持同步;或者說,科學的狀態是我們自知的一個表徵。由於自然界的一切,都回應著道德的力量,如果有任何現象,仍然是殘酷而黑暗的,那是因為觀察者的相應能力尚未啟用。[…]」